手段:提高停車費+限行+擇機收擁堵費
上周有兩條新聞格外引人注目:一是今年頭11個月中國汽車產(chǎn)量達1640萬輛,預計全年銷量超過1800萬輛,有望打破由美國保持的2000年銷量1740萬輛的世界紀錄。二是北京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獲國務院原則同意并公開征求民意。一邊是火爆的車市,一邊是擁擠的道路,“年底了要不要買一輛車”成為許多準車主心中一道兩難的選擇。
侃治堵
“北京不是一個吹不破的氣球”——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如此表達對首都交通狀況的擔憂。
“一些不那么受市場歡迎的產(chǎn)品和品牌,以及一些強勢品牌相對弱勢的經(jīng)銷商可能很快被淘汰!薄本┙(jīng)銷商普遍認為,治堵方案出臺后,仍將加劇明年北京汽車經(jīng)銷商的競爭。
“半小時1塊錢還有人賴呢,1小時10塊?你停啊?”——北京一些停車收費管理員表示,上漲停車費將“迫使”車主放棄正規(guī)的停車區(qū)轉(zhuǎn)向違章停車。
北京治堵 “溫柔一刀”
今年中秋節(jié)前夜,北京車主經(jīng)歷了一次“世紀大堵車”,讓“首堵”這個稱號深入人心。根據(jù)資料顯示,目前,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470萬輛,而且仍在以平均每日2000輛的速度在增加,高峰日達4000多輛,作為深受汽車社會擁堵之苦的一線城市,北京發(fā)布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自然引起眾多關注。
此前有消息傳出北京將出臺“限行”、“限牌”等嚴厲措施,以至引發(fā)部分準車主搶購汽車,但從公布的綜合措施來看,措施走的還是“溫柔路線”。北京治堵綜合措施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完善規(guī)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優(yōu)先發(fā)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車步行交通系統(tǒng)和駐車換乘條件;進一步加強機動車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運輸服務水平等。其中,在限行、擁堵費和控制機動車增長等關鍵問題并沒有給出具體時間和實施辦法,看到的仍然是“擇機”等模糊的字眼。而這也是讓該方案最受到質(zhì)疑的部分。
措施中讓車主最感到“肉痛”的是提高非居住區(qū)的停車費,但居住小區(qū)停車收費標準及全市停車場夜間停車收費標準不做調(diào)整。
各方反應:彈多贊少
治堵綜合措施公布以后,各方迅速發(fā)表各自看法,其中,措施中有關“‘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的規(guī)定被公認為“最無爭議”的一條,“限車”先“限公”被認為開了個好頭。
有言論甚至指出應該提出未來5年逐步削減“公車”,并設定具體的負增長指標。
而比較多批評的聲音則集中于方案里面提到的車主最關心的幾個核心問題如擁堵費等,仍然是沿用“擇機”等模糊字眼,沒有具體的實行時間和措施,有北京市民擔心,這是為以后更嚴厲政策出臺留了余地并引起恐慌性買車上牌。
不能只限車主 城市治堵七招
塞車并不新鮮,但從未像今天如此嚴重,如何有效治堵,如何讓有車族和無車族都快樂起來,成為一線城市的一大心病。單雙號限行、拍牌、提高油價、提高停車費……這些目前討論最多同時也是最有可能實施的治堵方法,無一不是將矛頭指向車主,似乎私家車車主是堵車的罪魁禍首。一個巴掌拍不響,車主固然要負起一部分責任,但政府和城市也責無旁貸。如果從城市角度出發(fā),又有什么治堵方法?
一、分散資源
一線城市壟斷了大部分的資源和機會,也由此聚集過千萬的人口,可以嘗試將科技、教育、醫(yī)療、第三產(chǎn)業(yè)等核心資源分散出去,遷到城市周邊的衛(wèi)星城市或二三線城市。如此,年輕人便不用蝸居于大城市,可以到更廣闊的天地里大展拳腳,不僅不會交通擁堵,還順帶解決高房價。
二、取消公車
錢要花在刀刃上,每年2000多億的公車消費如果能用在公共交通和車輛的節(jié)能環(huán)保上,堵車也不至于如此“兇猛”,城市空氣也會上一個檔次。取消公車,一方面是節(jié)省開支,另外一方面是為道路減負。須知北歐一些城市,公務車也就是那么幾輛,而且還嚴格規(guī)范使用時間和范圍。
三、以身作則
美國紐約市長帶頭上班乘地鐵,這可不是作秀,而是天天乘。在這種氛圍下,許多紐約市民將車停在家里,周末郊游時才拿出來一用。城市每每鼓勵市民出行搭乘公共交通,市長們是不是以身作則?不要每天都搭乘地鐵,一周搭一次,可否?
四、安全的環(huán)境
北京擁堵的一個原因是家長接送小孩。上學和放學時,廣州中小學附近也停滿了接送小孩的車輛。不是小孩不能自己走路,更多是家長不放心。這方面有關部門應該多下工夫。
五、多裝電子眼
中國汽車發(fā)展的速度遠遠出乎人的預料,以至于駕車者的車德和車品還來不及形成,公共道德極差,遇到塞車時,能塞就塞,能擠就擠,原本不堵的路也變成堵了。多裝些電子眼,一有亂切線、亂加塞行為就拍下來,該罰時一定要罰,千萬不要手軟。
六、長遠規(guī)劃
城市規(guī)劃和道路規(guī)劃的眼光要放遠至百年,而非任期內(nèi)的三五年。請規(guī)劃者們到國外學習一下先進城市的規(guī)劃經(jīng)驗,這點學費是要付的,否則全民要承擔更大的代價。實際上,“多中心”要好于“一中心”,公共交通優(yōu)先,多建快速路……這些在國外已被驗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國內(nèi)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具體實行時又變成了“攤大餅”。
七、提高行駛速度
現(xiàn)在車輛的性能遠優(yōu)于二十年前,不要說120km/h,140km/h乃至160km/h都不在話下,但許多道路、高速路的限行仍是沿用原有標準;限速60km/h的快速路,限速40km/h的國道,比比皆是。鐵道部已經(jīng)將兒童半票標準提高了10厘米,限行速度是不是也該與時俱進?至于提高行駛速度的好處,那是顯而易見,能提高馬路通行效率,效率一高,自然也就不堵。
總結(jié):治堵要趁早
中國已榮升為這個星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汽車成為城市人口之一,驅(qū)逐它們出去已不可能,只能試著與它們和平共處。
治堵不能一味地限制車主,應多管齊下,整體治理,才會有效果。最后,強調(diào)一點,治堵一定要趁早,否則汽車將進一步侵占已然不多的生存空間、活動空間和休閑空間。
E_Mail:vip@gxqcw.com 電話:15077070808 地址:南寧市青秀區(qū)濱湖路48號南湖聚寶苑D區(qū)15樓 桂ICP備06004827號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桂B(yǎng)2-20090044 |